
媒体人小杨是自家孩子要被保护但有问题也不必遮掩那会害了他
作为一名媒体人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当我们面对自己人时该如何把握批评与保护的尺度这个问题在最近关于年轻同事小杨的讨论中再次浮现心头
小杨是团队里备受期待的年轻人大家都说他像自家的孩子有灵气有冲劲眼神里总闪着对新闻理想的光每当看到他熬夜赶稿在采访现场奔波的样子老同事们总会不自觉地流露出长辈般的怜爱这种情感很自然就像父母看到孩子初学走路既欣慰他迈出的每一步又担心他摔跤
这种关爱本无可厚非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我警惕起来小杨负责的一篇报道出现了事实核查的疏漏虽然错误不算严重却影响了报道的公信力在内部讨论时我注意到一种倾向几位老编辑下意识地为小杨开脱说年轻人难免犯错需要保护说批评太重会打击他的积极性
这让我想起自己刚入行时的经历那时我的导师对我极其严格哪怕一个标点错误都会被他红笔圈出当面指正有一次我因为采访准备不足漏掉关键问题导师在编辑部会议上公开批评了我当时觉得难堪极了但现在回想正是那些不留情面的指正让我养成了严谨的习惯
保护年轻人不让他们受到不必要的伤害这当然重要但真正的保护不是为他们筑起温室的围墙而是帮助他们长出抵御风雨的筋骨如果我们因为小杨是自家孩子就对他的问题轻描淡写甚至遮掩那不是在保护他而是在剥夺他成长的机会
新闻这个行业尤其如此每一次疏漏都可能损害媒体的公信力每一个不准确都可能影响公众的判断在这个意义上对小杨的严格要求恰恰是对他记者身份的最大尊重
我想起一位老新闻人说过的话把孩子永远当孩子是最大的不负责任这话听起来刺耳却道出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关爱是既在跌倒时伸出援手更在偏离时及时纠正
现在每次看到小杨我都会想起自己年轻时那个被导师严厉批评的下午然后我会走过去平静地指出他稿件中可以改进的地方有时他会露出些许沮丧但更多时候我看到他眼中闪烁着要做得更好的决心
这或许就是媒体人传承的方式不是通过无原则的庇护而是通过真诚的指正不是通过掩盖问题而是通过共同面对因为我们深知只有经过锤炼的刀刃才能锋利只有经过打磨的新闻人才能真正担起记录时代守望社会的责任
小杨的路还很长他需要的是能帮助他看清前路的灯塔而不是遮挡视线的屏障而我们这些前辈的责任就是成为那样的灯塔即使光芒有时会照出他的不足但那光芒终将指引他走向更远的地方